您的位置::武胜农业网 >> 狭叶吊兰

四川博罗冬瓜滞销烂在地里015元斤无人问津麦黄葡萄

时间:2022年06月30日

四川博罗冬瓜滞销烂在地里0.15元/斤无人问津

7月中旬以来,突如其来的滞销风暴,让广东省博罗县的冬瓜只能烂在地里。

往年需求量都很大,今年却非常惨淡。博罗县一家农资零售店老板黄永剑称,珠三角务工人员数量下降且消费乏力;加之倒春寒复种,冬瓜上市延期,跟其它地方的冬瓜撞市,价格低开低走。

博罗县杨侨利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起文说,仅他们合作社就有70-80万斤冬瓜难找买家。而博罗县柏塘华粤农资连锁经营部老板潘子声说,他们镇滞销的冬瓜高达50万斤,而同县的湖镇则有30万斤。博罗县去年同期是0.65-0.68元/斤,但今年低至0.15元/斤却无人问津。记者发现,当地农户对瓜地弃之不理,任由杂草丛生。

滞销的,不仅仅是冬瓜。长期以来,滞销、卖难、烂市、果农欲哭无泪等字样不时见诸报端。价贱伤农,几乎每一种农产品都见证过农民的隐痛。烂市的榜单没有尽头:荔枝、柑橘、芒果、辣椒、茄子……痛定思痛,市场经济常见的滞销难题,似乎并不存在彻底有效的破解逻辑,而面对周而复始的农产品滞销,谁有能力帮助农民,又应如何帮助农民?既然无可避免,那么较为完整的应急方案就应该有。

为了解农产品滞销的发生路径和应对逻辑,南方农村报记者搜集选取了近三年的68篇媒体报道以及近100条微博信息,从中梳理发现,在农产品滞销事件中,政府部门、企业、公益组织以及媒体均具备帮助农民的能力。上述组织往往通过号召动员、直接购买、开拓销路等力所能及的方式,令卖难现象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。

政府 线下推介会 线上搭平台

对于政府部门来说,滞销阻击战,是一场容不得马虎的战斗。

在农产品滞销事件中,任何作壁上观的组织和个人至多只需承担舆论与道义上的指责,但政府部门则不然,尤其是农业主管部门的责任是让一切重回正轨,让损失降低。

记者收集的近三年公开报道,涉及应对农产品滞销的市、县政府及其下属农业主管部门共有23家。在这23家政府机构中,7家选择举办面向消费者的应急推介会;12家联合企业和通过政府部门间联合搭建电子商务平台,主要集中在2014年,这得益于农产品电商的兴起;剩余的4家则通过官方微博呼吁消费者购买爱心农产品。线下对特定地区消费者开展促销,线上则将销路导向所在省乃至全国各地,成为今年来政府应对滞销的两大法宝。

在救市行动中,政府部门不仅将滞销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行动,还展现了有力的动员能力。一方面,政府部门拥有广泛的信息发布渠道和资金支持,对辖区内的居民有较大影响力;另一方面,政府部门在对接商业机构时比普通农民更有信誉,更容易促成农民和企业的对接合作。以6月28日的从化荔枝推介会为例,这场从化市副市长孙石康挂帅的推介会签订1000万斤销售合同,卖出3000万元荔枝。品种推介会,原本是多地农业部门的常规项目,如日前佛山、云浮两市联合举办农产品博览会。

尽管政府部门的救市很有效力,但滞销的农产品不能让政府买单。在市场经济中,政府的角色更多是管理者而非救世主。因而,政府寻求企业介入,才是拓宽销路的长远之计。而政府救市行动的成本,也不宜过大。例如,今年广州增城政府的七场荔枝推介会,就显示了成本监控意识。通过万达集团、荔枝加工企业等企业赞助,政府只花了一点点钱,搭起一个平台,今后等市场成熟,可以完全放给市场做。

事后,政府部门会不断总结,分析滞销原因,引导种植户控制种植面积,适当改变作物的种植结构,通过保险、补贴等策略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。运用临时措施帮助种植户渡过难关,再谋求产业转型调整。

媒体 救市齐呼吁 全民总动员

媒体在农产品救市行动中从未缺席。与其他行业的产品积压有所不同,农民是弱势群体,农产品滞销对他们的生活乃至生存造成威胁,既是媒体不容漏掉的新闻,也是媒体需要帮助应对的事件。

记者梳理公开报道以及微博信息发现,发布滞销信息,采取公益行动以及反思滞销现象成为媒体的三大招式。

记者通过分析发现,滞销报道呈现出一个由点及面的涟漪效应——滞销信息由单一媒体发布,其他媒体及时跟进,转而通过个人微博以及微信等自媒体引爆社会行动。例如,6月23日,南方都市报通过报纸、微博、微信等方式,报道粤西荔枝滞销行情。紧接着,6月24日,央视新闻、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跟进,《扩散:妃子笑7毛一斤仍滞销 帮果农找销路》一文迅速在微博上广泛传播。随后,市民们通过微博、微信朋友圈等方式传递信息,表达对农民的援助意愿。

油橄榄小绿灯精华

小金筷眉笔

盘点美尚珂拉琪空气唇釉

美尚瑞沛银耳子面膜

空气唇釉

友情链接